在2025年6月的会议上,美联储官员围绕是否降息进行了深入讨论,普遍认为在今年某个时间点开始降息是合适的。但他们对降息的时间和幅度意见分歧很大。
尽管所有成员一致决定将当前利率维持在4.25%-4.5%不变,但会议纪要显示,许多人认为今年稍晚时候开始降息可能是合理的。这一立场的转变,反映出随着通胀趋缓、就业增长放缓,美联储正开始考虑采取宽松措施。
不过,何时开始降息、以及降息多少,仍存很大争议。有几位官员认为,如果通胀继续受控,最早7月就可能降息。而另一些人则坚持认为,今年不应降息,理由是通胀压力仍未完全消退,同时美国经济仍有韧性。
部分官员指出,目前的利率可能已经接近“中性水平”,也就是说既不会刺激也不会压制经济。如果真要降息,幅度可能也不会很大。
虽然分歧存在,但整体预测显示,2025年可能会有两次降息,并在未来几年内继续小幅调整。
除了经济数据,政治压力也是美联储当前所面临的一大挑战。总统特朗普近期不断公开批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,要求大幅降息,甚至呼吁其辞职。但鲍威尔明确表示,货币政策不会受政治干扰。
美联储的核心目标依然是控制通胀与保持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。尽管通胀有所缓解,但未来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,因此他们倾向于采取更加谨慎和渐进的态度,以避免意外冲击。
从近期数据看,通胀确实出现回落。5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(CPI)仅上涨0.1%。虽然整体通胀仍略高于2%的目标,但公众对未来物价上涨的担忧有所缓解。
就业市场表现则较为复杂。6月新增就业人数为14.7万人,高于预期,但总体增长已放缓。失业率意外降至4.1%。与此同时,消费者支出和零售销售出现下降,显示出人们的消费意愿正在减弱。
此外,特朗普年初推出的新一轮关税政策也增加了经济的不确定性。尽管目前尚未大规模推高物价,但美联储认为,如果能迅速达成贸易协议、或企业调整供应链,这些关税的影响可能有限。
总的来说,美联储正在为降息做准备,但具体路径仍不明朗。在通胀回落、经济表现冷热交替的背景下,官员们倾向于观望更多数据后再做决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