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经济正面临多重挑战:实际工资持续下滑,美国可能施加新关税,经济增长也正在放缓。而日本央行(BOJ)本打算逐步退出超宽松的货币政策,但如今的形势让它进退两难。
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,2025年5月,日本的实际工资同比下降了2.9%,是近20个月来的最大跌幅。虽然工资在名义上有所增长,但物价涨得更快,导致工人的实际购买力反而下降。这种情况在过去41个月中已有超过30个月出现。
日本各大工会在今年春季谈判中争取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工资涨幅,平均涨幅达到了5.25%。听起来好像是个好消息,但由于通胀水平持续高于日本央行设定的2%目标,最近一次读数达到3.5%,实际收入依旧缩水。
这种“工资涨了但买不起东西”的现实,让日本央行很难推动它一直想实现的“良性循环”——也就是工资上涨促进消费,消费带动物价上涨,从而让升息更加合理。但现实是,日本经济已经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现了0.2%的收缩,这是一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。
对于一个高度依赖出口的国家来说,美国的贸易政策变化更是一个重大隐忧。美国政府计划从8月1日起,对日本进口商品征收25%的关税,这可能进一步打击日本的出口行业,恶化经济下行趋势。
现在的问题是,日本央行应该选择升息以控制通胀,还是继续维持低利率以支撑经济?如果选择升息,可能会抑制通胀,但也可能导致消费减少、企业经营困难。反之,如果保持低利率,虽然经济暂时受到支撑,但居民的实际收入会持续缩水,生活压力增加。
在这种不确定中,有一种声音认为最好的策略是“按兵不动”。面对工资增长乏力、通胀高企以及即将到来的关税冲击,日本央行或许不得不采取更谨慎的观望态度,避免做出过激反应。
总的来说,日本央行正在走钢丝——一边要支撑经济增长,一边又要控制通胀,还要应对外部贸易风险。下一步行动将备受国内外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