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总统特朗普宣布大规模征收新关税后,美国民众对经济衰退的担忧迅速升温,许多人开始回忆起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艰难时光。随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加剧,人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省钱、应对经济低迷的生活技巧。
来自芝加哥郊区的Kiki Rough近期在TikTok和Instagram上发布一系列短片,教授如何用有限的预算制作家庭餐食。她自称并非专业厨师,但通过过去依赖食品券的经历积累了丰富的实用经验。她强调,应充分利用现有食材,减少额外开支。
这一趋势在年轻一代中迅速扩散,许多千禧一代与X世代成员主动分享如何在金融困难时期省钱和应对生活压力。廉价猪排、家庭聚会、自制果酒饮料等“金融危机生活方式”再次流行。年轻人纷纷向年长者请教,如何在经济低迷时保护自己,如何最大限度地延长每一分钱的使用寿命。
谷歌的搜索数据显示,与“全球金融危机”和“大衰退”相关的关键词在本月大幅增长,达到自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。这种集体回忆表明,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正迅速渗透到美国社会各层面。
尽管经济状况与2008年不同,比如当前并未出现大规模坏账危机,但高企的生活成本、利率上升、地缘政治紧张以及国内政策变化,都使民众再次感到焦虑。
在这种环境下,一些人通过分享旧时代的应对策略来寻求安慰。例如,一些内容创作者根据2009年出版的经济餐食食谱,重新制作平价菜单,并指出如今食材价格已较当年上涨了100%至150%。这种知识传递,不仅是实用的生存技巧,也是一种集体心理上的互助与共鸣。
文化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现象。社交平台上,有人将如今的流行文化现象与金融危机时期进行对比:街头快闪舞、流行音乐重现、迪士尼老动画复刻……在2025年,Lady Gaga、Miley Cyrus和Katy Perry等2008年红极一时的歌手纷纷推出新作,引发怀旧潮流。
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本月录得近70年来最差表现,反映出美国普通家庭对未来经济的信心急剧下降。而情绪上的共振,也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市场与社会的不稳定。
如今,对于许多美国人来说,这一轮关税政策引发的不仅是商品价格的波动,更是对过去十多年生活经验的一种集体回响——一种久违但又似曾相识的焦虑感正在蔓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