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、通缩和低利率环境解析。
你可能听过有人提到“流动性陷阱”这个词,然后就没再多想。可以理解,这听起来像是经济学家才会痴迷的教科书概念。但事实是,它真的很重要,甚至比你想象的还重要。
所谓流动性陷阱,就是当利率基本降到零……但什么也没发生。人们不借钱,不消费。经济就这样卡住了。
想象一下央行把利率一路降到底,指望我们贷款、消费、投资。但结果是,人们并没有这么做。他们只是在持有现金。企业犹豫不决。整个系统停滞不前。
这就是流动性陷阱。而央行最讨厌这种情况。
流动性陷阱为何会发生?
通常始于物价下跌。经济学家称之为通缩。如果你认为下个月价格会更低……那你为什么要现在买?这种犹豫就开始扩散。人们等待,企业暂停投资。大家都开始紧缩开支。经济本就放缓,如今更进一步停滞。
于是央行试图用传统手段解决问题——降息。有时甚至降到零,就像2020年那样。这被称为零利率政策(ZIRP)。
但问题在于:在流动性陷阱中,即便是“免费”的钱也无济于事。利率低,借贷便宜,人们还是不借钱、不花钱。整个系统仿佛被冻结了。
为什么?部分原因是心理作用。当利率低到这个程度,人们会觉得经济肯定糟透了。于是他们选择保守行事,囤积现金,继续观望。而这种观望情绪就让经济停滞不前。
日本的案例:陷阱中的几十年
如果有一个国家对这种情况再熟悉不过,那就是日本。
早在1990年代初,日本经济遇到瓶颈。一个巨大的资产泡沫破裂——房地产、股票,全都崩盘。日本央行出手,将利率降至接近零。后来甚至进入负利率。他们用了所有经典工具:便宜的钱、流动性注入、长期耐心等待。
但经济并没有如他们所愿反弹。
相反,日本陷入了通缩。物价持续下降,虽然缓慢但稳定。于是,犹豫情绪出现了。消费者开始更多储蓄,认为明年可能会更便宜。企业也收紧了开支。
即使大量资金注入市场,反应也非常微弱。一些经济学家形容这就像“推绳子”——你试图推动它前进,但它根本不动。这个时代后来被称为日本失去的几十年。其实是两段,也可能更多。一个长期的低增长、超低通胀,以及反复停滞复苏的阶段。
日本的流动性陷阱:利率 vs 通胀(1990-2025)

来源: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;世界银行,数据来自FRED®
图表展示日本的长期收益率(蓝线)和消费者通胀(虚线)。自90年代初以来,收益率大幅下降——但通胀数十年来一直接近零或低于零。这正是教科书里的流动性陷阱:钱很便宜,但几乎无反应。
其他国家引以为鉴。2008年金融危机后,美国和欧洲迅速行动,防止重蹈覆辙。他们降息,推出刺激计划,印钞。而这些措施多少起了些作用,但陷入类似困境的恐惧仍在多年间挥之不去。
那么,为什么央行以外的人也应该在乎?
因为在流动性陷阱中,传统工具——比如降息——不再起效。经济停滞。人们不花钱,企业不投资,整个系统就这样……漂着。
对普通储户而言,这可能意味着多年几乎为零的存款利率。对投资者来说,这可能会促使他们把钱投向风险更高的领域(如股票或房地产)以寻求回报。对政府来说?这意味着当央行独木难支时,他们可能不得不出面大规模支出。
简而言之,流动性陷阱不仅扰乱政策工具,还改变了货币在整个系统中的流动方式。
总结
流动性陷阱的本质是:钱虽便宜,但没人愿意花。利率降到零,信心却消失了,经济随之停滞。
日本经历过。其他国家也差点陷入。真正的危险不仅是增长缓慢,而是传统救市工具失效。
这就是为什么理解流动性陷阱如此重要。因为有时候,问题不在于金钱,而在于恐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