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油價會影響所有事——甚至你的科技股
石油常被稱為全球經濟活動的心跳。它支撐著全球約 3% 的 GDP,並且“存在於從個人防護設備、塑膠、化學品和肥料到……交通燃料”的所有領域。因此,當油價波動時,其影響遠遠超出能源生產商。連科技公司也會感受到震盪。我們來看看原因。
石油作為全經濟的成本投入
石油幾乎涉及每個產業。其價格直接影響運輸與物流(卡車、飛機、船舶都需要燃料)、製造業,以及塑膠與化學品的生產。事實上,石油是大多數塑膠的主要原料,因此油價的波動會“直接推動生產成本和供應鏈費用”。
- 運輸與航運:油價上漲意味著汽油與柴油更昂貴,這推高了貨物運輸成本,從農產品到消費電子皆受影響。
- 製造業與塑膠:許多工廠的投入物來自石油。當油價上升,塑膠與材料成本也會同步上漲。
- 消費品與服務:額外的成本並不會停留在單一環節。高油價“增加企業營運成本……無論是更高的計程車費、昂貴的機票、從加州運來的蘋果,或從中國運來的新家具,高油價都可能使看似無關的產品與服務價格上升”。
總而言之,每次油價的大幅波動都會改變跨產業的生產與物流成本。這種對利潤率的擠壓最終會表現在企業財報中,即使對那些遠離油田的企業亦然。
石油與通膨:連鎖反應
上升的油價會在經濟與市場中引發一系列熟悉的連鎖效應:
- 成本上升 ⇒ 通膨:石油是重要的經濟投入,因此當原油上漲時,它會推高生產者與消費者通膨。汽油與運輸成本上升,而石油基材料(塑膠、化學品)的成本也流入眾多商品價格。
- 中央銀行反應:隨著通膨走高,中央銀行往往會收緊政策(或延後降息)。實際上,這意味著短期與長期利率通常會上升。
- 殖利率上升打擊成長股:較高的利率代表較高的債券殖利率。由於股票估值(尤其是科技公司)基於未來獲利的折現價值,殖利率上升會壓縮其估值。換句話說,“當殖利率低時,未來獲利的現值較高,有助於推升股價;殖利率較高則會導致估值下降”。
簡而言之,由油價帶動的通膨上升會迫使利率提高,這使得依賴遠期獲利的昂貴成長股(尤其是科技股)變得不具吸引力。科技股通常以高預估倍數交易,因此受到的壓力尤為明顯。
油價 vs 科技股:分歧的一年

來源:TradingView。所有指數均為美元計算的總報酬。過去表現並非未來績效的可靠指標。資料截至 2025 年 11 月 12 日。
油價下跌、科技股上漲。此圖顯示 2025 年原油價格下滑如何與 NASDAQ 的上漲相吻合——這是油價衝擊如何改變市場風險偏好的典型案例。
風險情緒與成長股與防禦股的輪動
除了成本與通膨外,油價波動也會影響投資者心理。突然的油價飆升可能引發避險情緒。當受商品驅動的通膨顯得緊迫時,投資人常會從高飛的科技股撤出,轉向防禦型資產(公用事業、必需消費品或政府債券)。相反地,當油價趨於穩定時,風險偏好可能回升。
分析師甚至將油價視為宏觀指標:若油價驅動的通膨溫和,風險資產(科技與成長股)往往會受益。一份最新報告指出,能源價格壓力緩解可能使資金從能源板塊回流至科技與 AI 等領域,這些領域“可能受惠於較弱的原物料成本通膨”。總而言之,當油價擔憂減弱時,高倍數科技股常迎來漲勢;而當油價恐慌升溫時,科技股可能較其他板塊更快下跌。
石油作為全球成長的晴雨表
石油同時也是全球經濟的即時晴雨表。當經濟強勁成長時,石油需求與價格通常會上升。相反地,油價大幅下跌往往預示經濟放緩。(例如 2020 年 COVID 封鎖期間,石油需求暴跌,油價甚至一度轉負。)
無論如何,油價的大幅波動都會重塑成長預期。油價急升可能抑制需求(推升成本並壓抑消費支出),而油價暴跌可能反映成長疲弱。兩者都會改變企業獲利預測,並在所有產業的估值中反映出來。即便看似成本主要來自晶片與軟體的科技公司,其估值終究仍處在一個油價影響通膨、利率與需求的同一經濟體系中。
結論
石油遠不僅是一張商品價格圖表。它與通膨、借貸成本、生產費用、投資者風險偏好與全球成長前景交織在一起。作為投資者,我們絕不能忽視油價的訊號。科技看似遠離油田,但其股價仍跳動於同一套全球經濟機制之下。實務上,精明的交易者不會將油價波動視為孤立事件,而是將其視為反映市場整體情緒的宏觀指標。密切留意油價……它可能重塑你整個投資組合的風險格局!